1、單位取得科技成果的數量總體情況。
專利總數量(個)🧕🏻:23090
授權專利數(個)👬🧎🏻♀️:13540
有效專利數(個)🤹♀️:6612
當年新增專利數(個)🫡:1242
當年新增軟件著作權數(個)🤟🏻:195
當年獲得獎勵個數(個)🕵🏼♀️:6
獲得獎勵情況🗣🧑🏿⚖️:2018年,參加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教育廳和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學校推薦的項目獲得本屆科交會特別金獎和大學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銀獎🥰,同時獲得優秀組織獎和先進個人獎;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經胡潤百富排行榜排名🙍♀️,入選胡潤上海科技服務機構榜“領軍五強”🍕;技術轉移部劉群彥榮獲第九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先進個人🧑🏻🦰,並入選胡潤上海技術經理人“TOP10"𓀑;2019年3月1日,學校入選《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認定名單的通知》全國首批名單🏃♀️➡️。學校成果轉移轉化先後被上海市及國家層面的廣泛關註,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2019年5月31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以《科技成果轉化有真經》為主題,對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經驗予以報道,在全國形成較大影響。
2👲🏿、在成果轉化方面取得成效和工作經驗🤦。
科技成果轉化製度建設情況🧑🏽🦰:學校在2016年科技成果轉化“1+3+6”文件體系基礎上🫛,根據國家相關機關出臺的新文件🥪🗂,於2018年全面進行修訂💇,形成了新的“1+1+3+5”的新體系,經2018年3月26日學校第6次黨委常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並於4月9日印發實施。成果轉化系列文件的修訂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製度🏔,明確了登記、使用👬🏼、處置、記賬💅👏、資產評估和備案等管理規範及辦事流程📏。文件體系覆蓋全面、可操作性強且服從於學校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對評估🙈、備案🥸、收益分配等國家法律法規作了進一步的細化和補充,貫徹落實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指導性文件精神。
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機構🤱🏻:根據2018年修訂的文件🦹♀️,學校已形成了完整的決策🐖、執行、控製😜、監管和協作系統💁🏻♂️,其中決策系統是學校在2019年成立的科技成果轉化領導小組🤩;執行系統是產研院,產研院由技術轉移部、項目事業部🏌🏽♀️、戰略研究部👅、綜合辦組成;控製系統是財務計劃處(結算與支付)、審計處、黨政辦法律事務室(合法、合規)👨🏼🏫,財計處負責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記賬👩🏿🎨、收益分配獎勵和資金管理工作,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無形資產評估備案工作暫時由國資辦負責;監管系統是分管紀檢工作的校領導及紀委監察處、師生員工;協作系統是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人力資源處、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資產管理與實驗室處、所屬單位、科技成果完成人𓀜。
審批流程:根據2018年4月《關於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實施意見》規定,科技成果轉化類型包括科技成果的實施許可、轉讓、作價投資💑、完成人實施、專利直通車等。其中,完成人實施是科技成果轉讓的特殊形式,專利直通車是許可的特殊形式🤵🏻♂️。《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中要求,科技成果轉化在轉化時(授權許可類除外) 科技成果資產評估🌰。科技成果資產評估是指涉及到權屬變更的科技成果轉化,需通過專家評議或由第三方機構等方式📘,對科技成果進行評估的活動。按照《科技成果轉化合同訂立及審批管理細則》規定🌾,學校科技成果轉讓🏊🏽、實施許可🧍、作價投資、完成人實施🔋、專利直通車及其他轉化行為🧎🏻♂️,均應當與合作方簽訂書面合同,對合同各方權利和義務做出約定。《管理細則》中還明確,科技成果轉化合同是指學校與他人所訂立的關於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設立、變更、終止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類型包括知識產權轉讓合同🧑🏽🦱、知識產權實施許可合同🕒、知識產權作價投資合同等👤。
獎勵機製👉🏽:根據2018年4月的《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管理及收益分配細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在學校、所屬單位❤️🧃、科技成果完成人之間進行的分配和獎勵比例。根據知識產權維護的情況🏌️♂️,學校、所屬單位🛌🏿、科技成果完成人可按如下比例進行分配和獎勵🧑🌾:由學校支付維護費的,現金收益的分配比例為15 %:15 %:70 %;由成果完成人自籌經費維護的🦸🏼♀️,現金收益的分配比例為10 %:10 %:80 %;成果完成人不再自籌經費維護,而由學校統一處置的,現金收益的分配比例為30 %🦪:10 %:60 %👨🏽⚕️;以學校名義將科技成果作價投資的轉化項目🧛🏼,其股權收益分配比例為20 %:20 %🗯:60 %的比例分配。
盡職調查程序:鑒於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特殊性🏊🏽,為簡化流程🐴,學校對成果轉化項目原則上不做盡職調查。
考核評價體系:因上級尚無具體的文件規定💇🏿♂️,考核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其他情況:學校通過總結2017年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自主轉化”的案例經驗🔛,探索形成了高校科技成果投資的“完成人實施”模式🎯,允許科技成果完成人利用職務科技成果開辦或參股創辦企業,學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將科技成果向完成人轉讓🚣🏽💪🏻。《管理辦法》同時對科技人員已開辦🙂、控股、參股成立企業的合法化問題做出規定👩❤️💋👨🤩,指出可以適用《管理辦法》中關於“完成人實施”的規定🤷,在簽訂協議的基礎上進行規範💇🏿♂️。文件發布以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極為高漲。目前😡,“完成人實施”在談項目已經達到20個,簽約實施的項目達到12個😼✨。
其他成效和經驗:學校持續打造集成交叉創新中心,並於2018年獲批全國首個科研機構醫療器械註冊證。產研院圍繞Vsport体育在生命科學、醫學診療及服務、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的資源優勢🛥,組織核心團隊成立生產性服務業創新中心、康復輔具創新中心等13個跨學科集成協同創新中心,形成聚焦行業領域的公共服務能力👩🏼⚖️,在平臺上整合融入各方資源😔,培育孵化重大項目,為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及技術集成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幫助學校成功拿到全國“醫療器械註冊人”試點3D打印醫療器械證第一單🏇🏼,提高學校社會影響力🏯,康復輔具創新中心協調知識產權公司和戴戎院士團隊👨🏻🎨,聯系閔行區和浦東新區工商部門,第一時間完成知識產權公司工商遷移🔔,協助戴戎院士團隊準備申報材料♨️,於2019年1月成功拿到“3D打印個性化膝關節矯形器”醫療器械二類證,成為全國首個獲頒醫療器械證的科研機構⚀🧙。
3、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轉移隊伍情況
技術轉移機構發揮的作用:學校持續完善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強化轉化專業隊伍服務能力👎🏿。
(1)完善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形成技術轉移生態體系🐦⬛。為貫徹落實黨的全面深化科技體製改革要求,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對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學校以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為核心🧙🏿♂️,形成科研院橫向合作🧜♂️、技術轉移中心合作交流、科技園培育孵化的“成果轉移轉化生態大體系”。產研院作為學校的二級直屬單位🤹🏻♀️,以自主創新為使命,力求成為科技和經濟兩者的“橋梁”與“紐帶”,使產業和技術能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產業推動技術創新💅,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2)打通作價投資大動脈,形成完整的作價投資流程。為持續推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事業,學校於2014年2月決定從消除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障礙入手⛰,徹底改變科技成果無法作價投資的現狀,經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校長辦公會決策,決定成立直屬於國資委管理的國有獨資無形資產持股主體——上海Vsport体育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直屬於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作為科技成果作價投資的通道,在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公司專註於科技成果作價投資,不擔保,不舉債🧑🏿🚀,不開展有形資產經營等,從而使學校進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運營體系。
單位內部技術轉移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學校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形成“學校+院系+團隊”梯次分明的人才體系🙌🏿。為進一步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學校強化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彌補高校普遍存在的技術轉移人才短板,通過技術轉移人才培訓、論壇沙龍🌉、交流互訪、配對服務等措施,組建了“學校+院系+團隊”的技術經理人梯隊。為提升技術經理人的榮譽感、獲得感和價值感🧏🏿♀️,學校組織開展了2018年度科技成果轉化獎評審表彰工作。經過科技成果轉化數據統計和院系推薦🚹,最終評選出2018年度 “科技成果轉化先進單位”3個🏋🏽、“先進個人”5名、“優秀技術經理人”10名⤵️👨🏼🦲。三類獎項在2019年1月11日召開的“Vsport体育平台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總結暨第五次地方研究院工作年會”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