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ort体育平台2014年教代會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7-11-21 

以人為本 製度激勵 深化改革 邁向一流

——在六屆教代會暨十一屆工代會五次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張 傑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學校,向大會作2013年度學校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非同尋常的一年。學校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推進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全校上下齊心協力、把握機遇、開拓進取、深化改革,高質量地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學校各項核心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績。

(一)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繼續深化。深入推進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項目,新增8個“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啟動拔尖創新醫學和五年製臨床醫學2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新增化學專業並首次招生。工業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生物技術、臨床醫學(長學製)4個專業入選國家重點專業。製定錢學森特班培養方案並首次招生。推進落實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八項改革措施,獲批教育部博士生招生計劃彈性管理改革試點。推出在線“南洋學堂”;作為中國內地第一所高校加盟全球最大在線課程聯盟(Coursera)並成為其全球百家合作夥伴,首批4門網絡Vsport課程(MOOCs)上線;牽頭成立“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全國聯盟。

       人才培養質量繼續穩步提升。本科招生取得了較好成績,理科招生分數線在所有省市繼續保持全國高校前四名,12省市名列理科前三位;文科總體排名位列全國第四,17個省市名列前三位;醫學招生在19個省市名列前十位。研究生生源質量也進一步提高,來自985高校和國家重點學科的生源比例博士生達到68%,碩士生達到61%。完成國家級精品視頻課建設8門,新增國家級視頻Vsport課4門、上海市精品課程9門。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提名獎9篇;34篇博士學位論文、26篇碩士學位論文入選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位居上海首位。新增“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15項。加強就業引導,赴國家重要行業及關鍵領域就業比例55.1%,博士生學術就業比例36.2%,本科畢業生繼續深造比例58.9%。學生在國內外大賽中屢創佳績,蟬聯全國“挑戰杯”競賽冠軍並獲永久挑戰杯,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特等獎、美國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等。

(二)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和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何誌明院士入選中組部頂尖千人計劃,為全國高校唯一;新增全職院士2名,雙聘院士2名;千人計劃入選14名(含外專千人2名);新增“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教學名師1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17名;新增長江學者10人,其中特聘教授7人;新增講席教授16人、特聘教授43人、特別研究員65人。出臺了《Vsport体育平台關於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繼續實施“新進青年教師啟動計劃”,推進實施“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計劃”和優秀博士畢業生“海外博士後計劃”。

(三)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表征學校創新活力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再創佳績,總經費數連續三年居全國高校第一,總項目數、面上項目數、青年基金連續四年居全國高校第一;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以我校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團隊共獲8項資助,居全國高校前列。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準立項。機械系統與振動、金屬基復合材料、海洋工程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評估,其中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獲評“優秀”;精神疾病和高溫材料2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首批高校和全國十所“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設施)開放共享”試點高校。積極推進“2011計劃”,已重點培育6個協同創新中心。4項成果獲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科技二等獎1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1項成果入選《科學》雜誌“2013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國內科技論文和被引數繼續雙雙保持全國高校第一;SCI論文4147篇,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二;四大名刊論文4篇,居全國高校第三;“表現不俗”論文1041篇,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三。文科科研獲國家哲社重大項目4項、重點項目8項,教育部重大項目1項。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獎8項。海洋權益與戰略研究院、高校學科發展與評價研究中心、高校知識服務平臺建設獲上海高校智庫立項支持。

(四)學科建設和創新平臺建設邁上新臺階

       學科實力不斷增強。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取得較好成績,其中,船舶海洋與工程、機械工程和臨床醫學3個學科全國排名第一,9個學科排名前三,15個學科排名前五,29個學科排名前十,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5%,1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0%,39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3。3個學科入選上海高校一流學科(A類)建設計劃。新一輪學科建設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完成對物理系和基礎醫學院學科發展國際評估。醫學院順利通過上海市教委“十大工程”中期績效考評,獲專家組高度評價。

(五)國際化辦學取得重要進展

       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拓展。繼續推進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南加州大學在公共衛生和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合作;與比利時魯汶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分別設立聯合發展基金,開展科研合作;深化與法國巴黎第五大學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等領域的合作。新增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八年製醫學教育(醫學博士學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我校,發表演講並為上海Vsport体育-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揭牌;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我校,並與師生互動交流。積極推進學生海外遊學計劃,本科生海外遊學比例為32.92%,研究生國家公派留學152名,海外訪學1295人次。12人獲高端外國專家項目資助,新增2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際科研項目資助取得重大突破,“抗結核及艾滋病毒組合藥物優化研究臨床試驗”項目獲美國蓋茨基金會立項資助。“全球Vsport体育(Global SJTU)”國際交流品牌計劃成功在英國、澳大利亞舉行。

(六)管理與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完成《Vsport体育平台章程》的修訂工作,並提交教育部核準。進一步推進辦學質量工程建設,完成學校、院系質量分析報告,初步形成學校質量動態觀測體系。形成校部機關管理職能調整與改革方案,逐步落實推進。形成院系綜合預算試點方案,7個院系開始試點。研究製定院系公用房產分配原則與面積核定管理辦法。積極開展校內科研經費自查,順利通過教育部科研經費管理檢查。建成高性能計算中心和雲計算應用服務平臺。積極推進校區綜合管理,啟動校園專項規劃製定。完成全年水電純支出目標5512萬元,並爭取到節能專項支持525萬元。

       服務社會全面推進。瞄準核心能源裝備的關鍵技術突破,成立燃氣輪機研究院;對接海洋強國戰略,充分發揮在海洋科學與技術、人文社科等領域的多學科交叉優勢,成立海洋研究院。新增浦東校區,推進與浦東新區、張江集團的實質性合作。與雲南省正式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推進與廣西、貴州等的全面合作,與雲南大理、鄭州等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醫學院獲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積極組織捐贈援建雅安災區教育事業,附屬醫院圓滿完成雅安地震災區的救治工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七)黨建與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學校黨的建設。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改進作風促發展、凝心聚力創一流”主線,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五個一”為抓手,提煉重點整改舉措72項、建章立製56條,切實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成功舉辦院長書記專題研討班、第五期“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海外研修班。完善院(系)班子選拔配備機製。紮實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工程兩活動”。進一步完善“三重一大”集體決策製度,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的長效機製。積極推進幹部掛職輪崗工作,全年各類掛職或鍛煉117人次。

       文化建設呈現新亮點。成功舉行117周年校慶大會及系列活動。李政道數字資源中心開通。學生原創話劇《錢學森》首批入選中國科協“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項目,並成功在京公演。校本部、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均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奪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三連冠。完成學校中文主頁改版並上線。承擔教育部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專項試點工作。成功舉辦中國學術出版“走出去”高端論壇,推出江澤民學長的《論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和《中國能源問題研究》泰文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等一批學術著作,出版了口述史系列叢書《思源•起航》。提前完成新上院、文治堂等歷史建築修繕。

(八)以人為本,為師生辦實事

       紮實推進實事工程建設。增設教職工體檢項目,開展教職工體質監測。出資100余萬元購置電子胃鏡及胃鏡清洗中心等醫療儀器設備。紮實做好幫困慰問、醫保續保、療休養等工作。建成學生事務一門式服務大廳,提供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助學貸款等服務;新增各類獎助學金捐贈650萬元。基本完成徐匯和閔行校區無線網絡的室內覆蓋。新增高清攝像頭近百個。新建米飯生產線,完成徐匯校區研究生食堂與閔行校區二餐大樓、清真食堂及四餐、五餐、六餐部分餐廳的改造,新增教工專用餐廳2個,新增西餐廳1個,改造咖啡廳1處,延長食堂服務時間。完成徐匯校區黑色路面1.2萬平米,有效改善電信、材料、化工等學院周邊環境。新建徐匯校區候車亭,建設閔行校區交通樞紐港,新建停車場7處,完成對4條主要道路的機非分流改造,增設教工班車2輛,優化校內巴士運行路線4個班次。建成同德湖荷花塘、擷英園二期等校園景點,增設休讀點10處、休讀椅81個。

       各位代表,交通大學是一所有著118周年歷史的老學校,1996年在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學長對母校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繼往開來,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從那個時刻起,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成為全體Vsport体育人的共同夢想;從那個時刻起,交通大學又一次進入到了快速發展時期。從1997年率先進入“211工程”,1998年進入“985工程”,1999年與上海農學院合並,2004年確立了“人才強校”的主戰略,2005年和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實現強強合並,大幅度增強了生農醫藥學科群的實力,到2006年學校基本上完成了現代化綜合性大學的布局。

       2006年110周年校慶以來,學校處於創建一流大學進程中非常關鍵的時期,同時也是學校發展重要的轉型階段。這個轉型體現在四個方面:從外延擴張式發展到內涵建設發展;從註重數量指標到數量和質量並重;從國內競爭到國際競爭;最重要的是發展理念的轉變,從物本思維到人本思維的轉變。經過全體Vsport体育人的共同努力,學校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高質量的快速發展,為率先走出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建設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顯現成效。交通大學的根本使命是為國家、為世界培養創新型領袖人才。自2008年全面推行“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以來,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搭建並逐步完善了學生成長成才體系,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本科生生源質量持續提高,教育部委托廈門大學所做的2005-2010年38所985大學招生質量排行榜上,我校在理科和綜合排名中都位居第三。研究生生源質量大幅提升,博士生985高校和重點學科的生源比例2013年比2009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碩士生提高了15.1個百分點。人才培養國際化步伐繼續推進,本科生海外交流比例2013年比2006年提高22.2個百分點。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目前學生參與比例已達到81.2%。不斷提高研究生待遇,博士生的人均獎助學金由2009年的1472元/月增長到2013年的3164元/月。近五年來,共獲得全國百篇優博論文13篇,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二是人才強校主戰略的溢出效應凸顯。建設世界一流的師資隊伍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任務。自2004年實施“人才強校主戰略”以來,學校師資整體水平穩步提升,隊伍結構明顯優化,人才競爭力快速增強,有力地支撐了學校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截止到目前,學校共有講席教授98人、特聘教授181人、特別研究員174人,已經形成較為成熟完善的“人才金字塔體系”。師資隊伍結構實現了全面優化,過去六年共引進432位高層次人才,專任教師隊伍的總數基本保持穩定,擁有博士學位的比例、海外博士學位的比例、兩院院士、千人計劃、973首席科學家、傑青獲得者、長江學者等等都有了大幅度增長。同時,新進專業教師中擁有海外博士學位比例高達46.9%,綠色通道共引進290位高層次人才,占新進專任教師總數的44.8%。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青年千人等高層次人才總數在C9高校裏名列前茅。

       三是“兩個面向”的學術追求已經成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追求。中國要實現建設成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大學的科學研究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兩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凝煉人類所面臨的根本性科學問題和製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技術問題和人文社會科學問題。在過去幾年裏,學校繼續延續了科學研究經費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2013年是2004年的4.3倍,平均增長率達到17.4%,增幅居C9高校前列。科研經費結構逐步改善,2013年縱向科研經費比例達到60%。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能力增強,2000-2003年共獲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項,年均2.3項,落後於C9高校中的六所大學;2004-2007年達到32項,年均增加到8項,與C9高校中發展比較快的幾個高校基本持平;2008-2012年達到50項,年均增加到10項,僅次於北大和清華。科研團隊作戰能力大幅增加,973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總數達44人次,居全國高校前列。國家科學技術獎表現突出,2008-2012年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29項,全國排名第二。高水平論文表現不俗,2013年SCI論文數是1996年的65倍;文科論文數是2006年的12倍;2008-2012年的Nature系列論文位居全國高校第四。在世界範圍有重大影響的科學突破逐漸顯現,2012年、2013年分別有1項成果入選“《科學》世界十大科學突破”。

       四是學科建設對人才成長與科學研究的核心牽引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建設一流的學科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根據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的統計,2014年我校達到全球1%水平的學科數為16個,與2004年相比增加了12個,增幅在全國高校裏排名第一。在工科、理科、生命醫學、人文社科四大板塊中的大部分學科均進入ESI全球前1%,已經基本形成了具有世界影響的綜合性大學的學科框架。學科整體實力全面提升,占學校約一半體量的工科的整體水平位列全球50強,理科晉升到全球200強,生命醫學位居全球300-400名,人文社科也已在全球大學中進入500強。其中,人文社科是首次晉升全球前1%,其論文總引用率在全國高校裏面位居第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對學科布局結構進行了優化,把在建的69個學科減為56個,集中力量進行建設。

       五是國際化辦學理念得到進一步弘揚。國際化是我校與生俱來的特質,也是學校快速發展的一個優勢。近年來,通過實施積極的國際化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與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一批全球頂尖大學啟動多種形式的全面合作;與密西根大學開展新一輪戰略合作,Vsport体育密西根學院辦學成績斐然,已成為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成功的典範;與普渡大學、海德堡大學等一些有合作基礎的世界一流大學,主動擴大和加深合作;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一批在專業領域表現突出的國外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取得了顯著成效。

       六是學校管理從經驗管理逐步過渡到科學管理的軌道。一流大學需要一流的管理文化。2006年起,學校開始實施大學管理製度的改革,實現“規範管理—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系統管理”的轉變,執行力明顯加強,目標完成率逐年提高。2007年開始實施規範管理,2009年加強目標管理,2012年實施績效管理,有效保障了“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截止到目前,“十二五”規劃共計38項指標、71項工作,68項工作已落實或正在實施,占總“十二五”規劃的95.8%。學校各項工作執行力明顯加強,目標管理取得顯著成效,2009年學校全年工作目標完成率63.6%,上升到2010年的81.3%,2011年的86.0%,2012年的87.4%,2013年的85.1%。

      七是文化輻射力與影響力不斷擴大。近年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建與大學文化建設,各級班子抓謀劃、抓關鍵、抓落實的能力不斷提升,增強了全校師生醫務員工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切入點,直面回應師生意見,采取多種措施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效。大力弘揚百年Vsport体育的精神文化傳統,激發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建成錢學森圖書館,大力宣傳錢學森的感人事跡、傑出貢獻和崇高品格。推進學校視覺形象識別系統(VIS)的建設,完成閔行校區道路、樓宇、湖泊等的命名工作。校本部、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均連續多次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隨著在各個方面的努力,學校的社會聲譽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各種社會排名中穩居全國前三到前四。與此同時,學校的國際影響也在快速躍升,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從2004年的全球461位上升到2013年的173位,發展速度位居C9高校首位。

       八是師生員工的工作與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為師生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和發展環境,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民生問題,著力推進實事工程,不斷完善工作生活條件與環境,加強和諧校園建設,努力使全校師生醫務員工感受到自豪感、尊嚴感與成就感。不斷深化校內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逐步提高教職工薪資水平,改善教職工福利待遇。加強對教職工的人文關懷,維護教職工的身心健康,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文體活動,抓好教職工療休養、體檢和學術休假活動等。加強公寓資源管理,創造條件使教職工、特別是青年教師能享受到上海公租房等政策。關註困難教職工和困難學生,不斷完善了關懷幫扶機製。

      各位代表,過去各項工作成績的取得,是全體Vsport体育人開拓進取、共同奮鬥的結果,凝聚著全體Vsport体育人的智慧與心血。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對曾為交通大學發展嘔心瀝血、盡心竭力的人們表示深深的感謝!感謝老領導及歷代Vsport体育人的傾心付出,也感謝全校師生醫務員工的不懈努力!交通大學過去的成就彰顯出全體Vsport体育人上下一心、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特質。繼往開來之際,我們只有居安思危,務期必成。

      各位代表,學校近年來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在人才培養質量、學科水平、科學研究質量、學術隊伍結構、社會聲譽等方面,我們部分關鍵指標的數量和質量仍有相當大的差距,Vsport体育平台目前仍處在數量和質量並重的發展階段。同時,學校未來的發展發展尚需破解若幹瓶頸問題,比如拔尖學科匱乏和學科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培養學生缺乏精英意識,教授投入本科教學工作不足的問題;科研經費增長趨緩,重大項目比例偏低的問題;師資隊伍結構還不夠優化,優秀青年人才引進與培養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的問題,等等。這些“瓶頸問題”的破解就會成為新的增長點。面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迫切需要我們以更加憂患的意識、更加宏大的視角來思考未來發展之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啟新一輪發展的動力源,率先走出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建設之路。

 

二、發展思路與策略

       大學因社會而存在,大學存在的價值在於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提供創新的活力。對於中國,大學的作用更加重要,因為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成功的關鍵,在於驅動力能否轉型為創新驅動。因此,中國的大學一定要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的創新引擎和源泉。

       根據這樣的要求,我們把交通大學的發展目標定位為建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三大創新體系”:要成為社會的創新人才的成長體系,要成為社會的科學技術的創新體系,要成為社會的思想文化的創新體系,這三大體系是不是世界一流,就在於它們是不是卓越的三大體系。要想實現建成這樣卓越的三大體系的目標,就要實現“三大轉變”:在發展模式上要實現從行政主導向學術主導的轉變,管理模式上實現從“校辦院”向“院辦校”的轉變,激勵方式上實現由學校主導發展向師生自我實現的轉變,這三大轉變就是未來七年我們主要的工作目標。要想實現這三大轉變,我們就要完善以製度激勵為主線的大學治理。這就是在今年校領導寒假務虛會討論形成的“三大體系、三大轉變和一條主線”發展理念,也就是未來七年交通大學發展的主要理念。要想實現這樣的發展模式,必須進一步深化內部治理結構的改革,加強製度建設,依法治校。以人為本的製度激勵,就是要面向師生員工這一學校的主體,建立全方位、系統、持續激勵創新的製度文化。對教師,激勵的主要是教師的尊嚴感;對學生,激勵的主要是學生的自豪感;對管理人員,激勵的主要是成就感。

       經過審慎地研究後,我們認為交通大學要想實現2020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未來7年主要推進五個方面的發展策略:第一是適度擴大事業規模,第二要持續提高師資質量,第三要大幅提升學術品位,第四要不斷完善大學治理,第五要著力加強依法治校。

        一是適度擴大事業規模。要采取適度積極的財務政策,持續推進院系的綜合預算改革,逐年提高在職人員的工資性收入比重,籌建創新主樓、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要爭取更多的辦學資源,根據測算,按照2020年學校的目標,年財政總收入需要從現在的70多億實現翻番,達到150億的規模。因此,要適當地擴大學術隊伍的規模,專任教師規模從2900人適度擴大到3200人左右,達到全日製生師比16:1;大幅提高專職科研隊伍和博士後規模,達到1600人左右,與專任教師比達到1:2左右。

       二是持續提高師資質量。一方面繼續引進高水平的師資,更大力度引進優秀青年人才和大師級的人才。2007年製定的“人才金字塔”的規劃目標,第一個時間節點2013年的階段目標已經實現,我們將繼續努力,爭取第二個時間節點2020年的目標也提前實現。另外,繼續推進師資分類發展改革,提高教學科研並重型教師的準入門檻,結合院系綜合預算改革,加快人才更新。在全校推行學術榮譽體系,今年在條件成熟的院系開始試點推進長聘教職和長聘教軌師資隊伍建設,2015年在學校全面啟動,2018年實現引進師資發展道路與現有師資發展道路的並軌,實行更加嚴格的聘期考核製度。

       三是大幅度提升學術品位。科學研究要從單一的個人好奇心驅動,轉變成好奇心驅動與使命驅動“雙驅動”的模式。在基礎科學前沿方面,要瞄準宇宙演化、物質結構、意識本質等方面的根本性科學問題。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方面,要在先進製造、能源科技、海洋科技、材料科技、信息技術、轉化醫學、農業科技、環境科技、社會科學方面去解決瓶頸性的科技工程問題和人文社會科學重大問題。另外,要通過大學文化的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來培養學生的精英意識,引導學生樹立以學術為本位的價值觀,追求卓越的人生觀。教書育人是大學教師的第一學術職責,要通過對教師做職業規範來實現這個目標。另外,要繼續落實與推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推進學術導師製的落實,通過學術導師和師資隊伍加強學生的人格養成工作。最關鍵的是要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培養,大幅度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以及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四是不斷完善大學治理。堅持以人為本,以製度激勵為主線,努力構建符合世界一流大學發展需求的製度環境。加強學術委員會的學術決策功能,積極倡導學術自由,努力鼓勵學術創新,堅定不移地維護學校的學術聲譽,樹立嚴謹的學風,完善相應的學術規範。組建專門指導委員會,充分發揮校內外專家對學校各項事業建設與改革的研究和指導作用。最終實現師生醫務員工對大學的共同治理。

       五是著力加強依法治校。以依法治校為基礎,保障學校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要落實《Vsport体育平台章程》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以推進製度規範化建設為抓手,完善學校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體製機製。轉變機關職能,為學術提供服務。這五個發展策略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環環相扣。

 
三、2014年主要任務

       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非常關鍵的一年,是我校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三步走”戰略第二階段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落實未來七年的發展思路和策略的起步之年。做好2014年工作對於學校未來七年發展至關重要。2014年,我們要在完成好年度常規工作的同時,圍繞“三大體系、三大轉變和一條主線”的關鍵領域,開拓創新,深化改革,重點做好若幹工作。

(一)開拓創新,努力推進五方面關鍵改革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步推進與招生方式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發揮人才培養特區的溢出效應。實施“致遠榮譽計劃”,研究製定專門培養方案及配套運行機製,實施學術導師製。工科試點實施按照大類招生、大類培養與專業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繼續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培養模式,建立以學術為本的人才培養文化。

       2.人事製度改革。建立學術榮譽體系,大力推進學術榮譽體系、長聘教職和長聘教軌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基於學術水平與學術貢獻的人才衡量標準,建立現有人才與新進人才“同臺競技、並軌運行”的機製。規範教師基本工作職責,完善人才引進、晉升、考核、薪酬等環節的管理和激勵製度。

       3.科研體製改革。完善專職科研隊伍政策,加大專職科研隊伍建設力度。建立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的培育與評估機製,培育具有“積聚效應”的國際聯合實驗室,探索“政府-高校-企業”的多邊國際合作創新模式。充分發揮地方研究院的作用,加強地方合作科研。完善基於職務發明的知識產權管理及技術轉移體系建設。

       4.綜合預算改革。對“分類發展改革”成效進行中期檢查,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院系財務綜合預算試點,出臺試點院系財務綜合預算實施細則,建立試點院系綜合預算考核與配套機製,進一步推進學校向“院辦校”管理模式的過渡。

       5.管理機關改革。進一步明確校部機關職能定位,優化職能配置,提高服務效能。下移管理重心,簡政放權,加強為學術服務。加強決策的科學性,強化部門間協同,充分發揮專項管理委員會的作用。

(二)聚焦質量,重點做好八方面工作

       1. 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學術榮譽體系、長聘教職和長聘教軌師資隊伍的建設,出臺校內教師晉升講席教授、特聘教授的實施細則。大力推進長聘教軌(特別研究員)製度實施工作,進一步擴大試點院系。做好中央和地方的各類校外人才計劃的組織申報,特別關註青年千人、青年拔尖和優青的引進與培育。著力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力度。研究出臺《教師基本工作規範》,加強聘期考核。進一步規範高層次人才合同管理,完善聘期和中期績效評估工作。不斷完善專業技術職務分類晉升實施細則,推進工程與實驗室隊伍建設試點工作。推進落實專職科研隊伍政策,大力推進專職科研博士後隊伍建設。

       2. 人才培養。建設“致遠榮譽計劃”培養體系,推進學術導師製,實施按照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專業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院系本科教學考核標準,全面推行專業自評,試行國內專業認證,試點國際專業評估,健全專業預警和退出機製。推進慕課建設和基於慕課的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加強一級學科、核心課程、公共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學科交叉研究生培養體系建設。改革研究生招生選拔方式,完善質量導向的博士生名額分配製度改革。全面實施以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學生工作質量工程。建立大學生成長電子檔案,探索建立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標準。研究和謀劃畢業生就業整體引導和戰略布局。加強人才培養支撐條件建設,推進籌建“學生一門式服務中心”大樓。加強學生藝術修養和體育精神培養,舉辦“2014國際大學生文化藝術節”。

       3. 科研與學科建設。加大專職科研隊伍建設的力度,推進工科科研團隊建設。優化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設置方案,提升學校自主科研能力。進一步完善基於分類的科研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完善基於職務發明的知識產權管理及技術轉移體系,出臺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製度。建立以重大成果為導向的國際聯合基金培育、運行與評估體系。加大重大科研項目的策劃組織與服務,力爭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群體科學基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以及科研經費等方面保持全國高校前列。對接教育部“2011計劃”,爭取實現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零”的突破。推動國家轉化醫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實質性進展,完成編製項目可研報告和論證評審。推動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建設。加大重大科技成果獎的培育和申報力度,力爭在國家科技獎項數、SCI、SSCI論文等方面保持全國領先態勢。采取有效措施,實現CSSCI論文數量快速提升。高度重視文科基地和智庫的申報工作,重點做好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申報工作。推進985三期驗收工作,完成對學科、平臺項目的校內驗收和第三方績效評估。加快新一輪重點建設項目的論證,形成建設方案。全面啟動新一輪學科建設計劃,推進已啟動的學科建設工作。完成對數學系、高級金融學院、歷史系的國際評估,啟動化學學科第二輪國際評估工作。系統總結過去十年文科建設經驗與不足,科學製定未來十年文科發展規劃,研究並實施文科發展“科研倍增、壓力傳遞、師資提升、高端引領”四大舉措。

       4. 社會服務。成立大企業合作委員會,組建產業技術領域專家組,建立產學研合作基金,建立重點項目全程跟蹤機製。重點推進與浦東新區、閔行區、徐匯區、奉賢區等的全面合作,落實與廣西、雲南、貴州等的戰略合作。推進無錫、深圳、雲南(大理)等地方研究院建設,探索完善地方研究院體製和運行機製。繼續落實定點扶貧雲南省洱源縣工作。加大專病診治中心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建設。重點推進虹橋國際醫學研究院、虹橋國際醫學教育學院的籌建,逐步完善區域性醫教研聯合體系的架構。

       5. 國際合作與交流。大力拓展與世界頂尖大學和一流大學合作,繼續推進與密西根大學的全面合作。積極推進與耶魯大學在生物醫學統計合作、與悉尼大學在轉化醫學等領域合作。進一步推進與南加州大學在文化創意產業合作、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公共衛生的合作。以Global SJTU 品牌活動為抓手,主動進行海外宣傳,進一步擴大和加深國際影響力。加強全英語授課專業建設,提升海外遊學比例,擴大雙學位項目數,高質量完成國家公派留學項目和博士研究生國外訪學計劃。成立留學生教育管理指導委員會,完善留學生教育的相關規章製度。依托新成立的留學生發展中心和服務中心,逐步推動學位留學生工作的趨同化管理。推進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培育與建設。加強對國家級重大國際科研合作項目的培育。試點做好“Vsport体育平台-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奉賢區政府-南澳州政府”的四方合作。

       6. 管理與服務。落實校部機關管理職能改革,實現管理重心下移。全面落實學校綜合預算改革方案,出臺試點學院財務綜合預算實施細則。加快推進質量工程建設,推動質量白皮書常態化。推進各類學術期刊整合與優化,建設期刊服務與管理平臺。加強財務規範化建設,初步建立學校財務內控管理體系與框架。多渠道爭取辦學資源,保持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實施適度的積極財政政策。探索建立經營性資產保值、增值、考核和激勵等指標體系,提高校辦產業的貢獻度。修訂並實施院系公有用房定額管理辦法。繼續大力度推進節能減排綠色校園建設,嚴格控製年度水電純支出。加強多校區管理,加快研究七寶和法華校區功能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校友聯系率和捐贈率。加快推進基建項目建設進程,改善教職工工作環境。在交通、環衛等方面率先引進社會資源,縮小自辦後勤的規模。梳理規範校園公共服務,完成快遞收發集散中心建設。加強校園商業網點綜合治理,規範退出機製。

       7. 大學文化建設。推進教育部網絡文化試點及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建設,製定錢學森圖書館2015-2021戰略發展規劃。完成對外形象整體策劃和海外宣傳策略,完成校園文化新一輪三年規劃並啟動建設。做好118周年校慶組織工作,推進120周年校慶籌備。開好2014年教職工運動會。推進師德師風教育,弘揚勞模精神。

       8. 黨建與精神文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製,修訂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製度。積極推進和規範換屆工作,著力優化班子結構。加強二級單位和機關部處之間的輪崗交流。進一步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加強優秀青年幹部的培養和選拔力度。強化幹部監督管理工作力度,研究完善領導班子和成員的考核評價工作。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培養和輸送旗幟性黨外代表人士。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著力形成長效機製。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出臺我校實施辦法。加強黨風廉政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將教育警示和監督管理納入幹部隊伍常態化體系建設中。加強幹部經濟責任審計規範化管理,推進反對“四風”的長效機製建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研究出臺公務接待相關管理規定。推進校級安全保障委員會建設,做好安全宣教體系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等專項工作。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預案,加強對信訪工作的協調協同。推進保密管理工作長效機製建設,完善保密管理二級製度。

(三)以人為本,積極落實若幹實事工程

       今年,學校將進一步改善廣大教職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條件,努力改善校園環境和設施,將積極落實若幹實事工程:

一是推進Vsport体育附中閔行分校建設,年內爭取掛牌並招生;

二是分階段完成教學樓教師休息室的改造工作,建設閔行校區第五食堂“教工之家”;

三是積極尋求團租、團購住房信息,為廣大青年教師提供方便,降低生活成本;

四是完善東航集團客戶購票優惠及平安車險優惠購買與便捷理賠平臺;

五是留學生宿舍(桃李苑)竣工,完成閔行校區東三、東四區學生公寓淋浴熱水進樓項目,試點直飲水進學生公寓;

六是建成致遠遊泳健身館,完成閔行校區南區體育場修繕,加快推進閔行校區東區大草坪慢跑道建設;

七是繼續調整餐飲布局,改善就餐環境,完成徐匯校區第二食堂,閔行校區第一、第三餐飲大樓大修改建工作;

八是優化閔行校區交通樞紐港項目運行方案,完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

九是整合收發服務,建設校園快遞服務集散地,有序規範校園內的快遞服務;

十是完成暖春園、涵澤湖等文化景點建設,試點閔行校區樓宇廊道建設,籌建Vsport体育園林展覽館,展示Vsport体育校園環境建設的歷史軌跡和特色景觀。

       此外,繼續做好大病、意外、住院、婦女等專項醫保和“教職工醫療互助補充保險基金”的參保與理賠工作;進一步健全校院兩級工會幫困工作網絡,完善對困難教職工幫扶的長效機製,進一步做好“十必訪”工作;繼續做好暑期教職工休息休養和“相聚周末”短途休養工作;提高學生獎助學金資助額度,擴大勤工助學範圍等。

       各位代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全體Vsport体育人共同的追求與夢想。今天,站立於2014年新的歷史節點上,曙光中我們的目標已清晰可見,面對歷史的重托,我輩唯有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為早日實現全體Vsport体育人的共同夢想而努力奮鬥!

Vsport体育专业提供:Vsport体育VsportVsport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Vsport体育欢迎您。 Vsport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