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中國特色、世界一流、Vsport体育之路的總體戰略構想,2016年推進綜合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搭建好綜改的主體框架體系,讓製度發揮作用,調動積極性,推動人才培養、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工作。基本策略是聚焦重點、校院銜接、精準發力。基本要求是厘清責任鏈條,確保改革落地生根。現代大學治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製度激勵,2016年學校現代大學製度的整體改革方向由結構調整邁向機能整合,具體來說,治理結構改革從治理體系框架建設轉向治理體系的耦合,院為實體改革從二級綜合預算改革轉向協議授權機製,行政機構改革從機構整合與調整轉向跨部門流程的整合。
過去一年,學校進一步跟蹤2015年已經啟動的50條72項綜改任務,進一步推進實施2016年20項綜改任務,並對前期的綜改工作進行了全面的總結。
1、重點改革項目落實情況
(1)人事製度改革:多維評價製度;博士後政策;長聘教職製度;一門式服務;
著力構建以人為本的製度和環境,重視人才情感需求,切實提升各類人才的歸屬感、忠誠度和進取心,激發學校事業發展的持續動力。落實中央人才工作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研究製定《Vsport体育平台關於深化推進人才強校主戰略的實施意見》,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製度激勵,加強人文關懷,激發創新活力,全面推動與世界一流大學相匹配的人事製度體系建設。
分類晉升標準不斷豐富。2016年充分貫徹落實“多維發展、多元評價”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隊伍職務聘任製度。新出臺專職教學和專職工程兩支隊伍加強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實施辦法,安排了穩妥的過渡政策,與長聘體系師資建設政策形成銜接與呼應,切實滿足人才發展需求。進一步規範院士、院長特別推薦權,修訂並出臺《關於賦予院長、院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特別推薦權的有關規定(修訂版)》。
博士後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抓住國家博士後政策的調整時機,出臺並實施《Vsport体育平台博士後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改革後,普通博士後和專職科研博士後雙軌合一,提高博士後薪酬待遇,為博士後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發展環境,推進博士後國際化戰略。改革引起兄弟院校和社會的重大反響,獲得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11人獲國家人社部首次實施的“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資助,獲資助人數位居全國第二。
推進落實長聘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經學院評審推薦、學校長聘教職評審委員會評審、學校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委員會審定,2016年完成對來自機動、電信、材料、數學、物理的5個首批試點院系的58位教授學校首批長聘體系正教授的聘任。同時,及時總結第一批試點單位長聘教職評聘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指導和協助船建、化工、農生、生醫工、經管、法學等6個第二批試點學院製定改革方案,現已進入落實階段。
秉持一門式服務理念,提供人才服務體驗。想群眾所想,提出人事服務改進10大舉措:新進人員入校審批周期縮短至一周。取消項目聘用人員續聘審批和聘用方式變更所需的離校重新聘用流程。以充分信任為前提,改善因學歷認證和檔案轉移周期影響報到的問題。為報到教職工準備入校“大禮包”,含預充500元的工作證。修改博士後人性化在站合同。通過落到實處的多種舉措,努力為教職工提供便捷、高效、優質和滿意的服務。
(2)現代大學製度建設:“院為實體”改革;
緊緊圍繞全面增強院系創新能力的目標,按照責權利對等的基本原則,遵循學校統籌、院為主體的工作思路,積極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校院兩級管理體系,2016年遴選了機動學院、電院、物理與天文系、安泰經管學院、外語學院、密西根學院等6個試點學院,采用協議授權模式,切實下放辦學權限,將“院為實體”改革推向實質化。加快構建校院共同發展的“動車組”新動力模式,同時著力打造若幹高水平交叉學科創新平臺,充分激發院系內生發展動力。
進一步梳理行政管理清單,將改革推進到授權協議的商定和起草階段。集成校級各項改革政策和舉措,著手研究製定了一套權責對等、邊界清晰、責任明確、違約負責的“權責清單”;逐步下放經費使用、事項決策等管理權限,實行兩級“權責清單”管理;研究調整校部、院系兩級管理機構和人員配置,建立目標考核、信譽評價、監督問責機製,為全面鋪開“院為實體”改革積累經驗;加強學校在“辦學方向、目標規劃、資源統配、服務支撐、評估監督”等方面的總體統籌。繼續支持特區學院在體製和機製上探索實踐。
(3)資源配置:院系綜合預算改革;
進行綜合預算試點改革,降低校部機關控製的資源配置比例,將財權和事權同步下移。在人才培養和國際化基本發展專項經費下達至9家試點學院的基礎上,2016年將該項經費下達擴展至學校所有院系。從過程管理、資金統籌、規範化基礎建設、預算精細化編製、信息化建設等四個方面全面推開落實院系綜合預算製度。將總額達數億元的“統籌支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經費”直接劃撥,學院自籌經費也交由學院結合事業發展計劃,自主編製預算,明確資金用途,學校不再進行過多限製。通過實行綜合預算管理模式和目標管理方式,院長承擔起“微型”校長的職能,“校辦院”逐漸向“院辦校”轉變。強調改革的增量紅利,用盤活存量資源的方式,提高學院的辦學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活力。同時,職能部門通過加強目標任務考核,監督學院用好每一分錢,並按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審核學院的下年度預算。學院高度重視綜合預算,樹立財務管理新思路,全面發揮財務管理決策對校院資源配置的支持作用。
(4)風險評估機製:內部控製建設改革;
應對資金來源多渠道、辦學模式樣化規擴張,經濟活動多樣化,“院為實體”管理模式的改革放權需要加強監控,資產、招標與采購合同信息系統等方面管理有待加強等學校管理內部需求,按照全面性、重要性、製衡性、適應性的內部控製建設總則,力求達到優化內部控製環境,建立風險評估機製,規範經濟管理製度與流程,強化經濟活動信息系統應用與整合,完善經濟活動的監督與評價的內部控製建設目標。
2016年對預決算管理、收支管理、財政專項管理、資產管理等9個模塊的業務規範進行集中梳理,通過確定控製目標約254項,梳理現有製度與流程189項,對潛在441個風險點進行重點分析,進而建立了46個風險控製矩陣。建設形成《Vsport体育平台經濟活動內部控製規範》,並出臺《Vsport体育平台內部控製建設與實施辦法》2016年12月經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新建和修訂製度 38 項,瞄準內控薄弱環節,強化製度保障流程優化,並進一步明晰了部門權限與職責分工,保證不相容崗位離,實現由被動向主轉變的內控意識提高。
(5)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學在Vsport体育”專項改革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工作思路,深化“學在Vsport体育”精神內涵,貫徹“院為實體”思路,積極推進本碩博課程體系貫通、培養計劃修訂、通識教育改革,著力建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質量控製體系,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將改革舉措落在實處,提高辦學質量。
建立了“學校宏觀管理,學院自主運行”的校院兩級全面質量控製體系。深入推進院系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實施了學校與院系兩級教學目標管理。新建立了校行政領導聽課製度和信息反饋製度。上半年校領導聽課共計90門次,發布聽課周報12份,反饋院系聽課報告5份,反饋任課教師聽課意見22份。為了規範教師任課準入機製,在入口上嚴把質量關,與研究生院、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共同製訂《Vsport体育平台教師任課資格管理條例》,完善教學管理規範。2016年內,密西根學院機械工程和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兩個本科專業以優異的表現正式通過ABET認證。密西根學院“國際視野、交叉學科、創新為道、質量為本”的核心辦學理念得到了評審專家委員會的高度認可。Vsport体育平台致遠學院的“培養好奇心驅動的主動性學習”項目不僅獲得所申報類別“Cultivating Curiosity Award(培養好奇心獎)”的銅獎,同時還獲得了學科類別的 “Natural Sciences Award(自然科學學科獎)”的銅獎,以好奇心驅動學習的培育未來英才的模式再次得到國際教育的認可。
鼓勵全方位教學改革,深入開展三個層次的教學項目改革。以ABET專業認證為抓手的專業綜合改革,提升專業建設質量,以課程產出為導向,實現持續改進,同時壓縮學分,給予學生更多課外學習時間。ABET認證工作小組正式成立,試點專業已啟動相關工作;以量大面廣課程為主的課程改革,已通過思想政治“兩課”改革方案,正在修訂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方案,啟動醫學院4+4改革等,以使最大範圍的學生受益;鼓勵所有培養計劃內的課程進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改革,如項目式、探究式課程,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經過評審,共有61門課程獲最終立項,在未來兩年內進行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項目將促進學校課程的全面改革,營造研究氛圍,提升教學質量。
實施本碩博課程體系貫通,培養計劃進一步修訂。為打破培養層次壁壘,形成各個學科的橫向與縱向課程模塊群,做好課程整合並降低學分,我校深入推進本碩博課程體系貫通工作。有效運用現有資源,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課程體系的完善。在六個試點院系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目前已初步定稿了本碩博貫通的信息系統。首批試點的4個院系(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航空航天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10個專業進一步搭建完善了新的課程體系、撰寫了新的課程大綱等,為全面進行培養計劃修訂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深化寬口徑培養,進行通識教育和工程與訓練中心改革。完成通識核心課程體系頂層設計,分批驗收存量課程,擬將目前的223門課程規模壓縮至160余門課程,並根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新設14個課程群,打通修業模塊限製,降低通識課程學分要求,新版方案已從2016級新生開設全部施行。推動工程與訓練中心改革,建設學生創新中心。2016年,利用我校獲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的契機,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和多學科的創新研究能力,對標國際,深化“學生創新中心”建設,進一步推進創新教育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新的學生創新中心主要分為“創新工作坊、工程服務中心、討論實踐區”三個板塊,將集中更多優勢資源建設校級實踐教學平臺,著力提升學生交叉創新研究能力。
2、綜合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學校辦學成績喜人。學校首次入圍泰晤士世界聲譽百強大學;在ESI學科排名中,工程學首次實現萬分之一學科突破;5項成果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成果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10項成果獲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在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中,獲批項目數、經費數繼續位列全國第一。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成績突出,立項數和經費數居全國第三。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基建工程正式啟動。緊密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李政道研究所獲教育部、科技部和上海市正式批準立項,智能製造研究院建設穩步推進,暗物質探測等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高起點建設新型高端智庫,成立國家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學校整體辦學實力、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